




《物理教学》2024年  
  
		
 
	
物理观念的教学思考杨亚芳;蔡铁权 (2-6)
课前学习诊断支持下的物理问题链教学设计——以“波长、频率和波速”教学为例胡成;何迪倩;石美玲 (7-11)
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内涵价值、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许静;于海波 (12-15)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和能量转换之间的关系李卫松 (16-18)
高中物理实践性作业的价值意蕴与设计路径马宇澄;黄皓;赵博 (19-22)
受迫振动和共振演示实验的创新与实践周旭孟;袁张瑾 (23-25)
利用ESP32和Phyphox软件实现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无线测量顾振兴 (26-28)
自制“受迫振动与共振”探究仪杨婷 (29-32)
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证据意识 提升核心素养——以“液体”教学为例陈彬 (33-36)
STEAM理念下的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设计——以“声音的特性”教学为例陈显灶;周玲;梁洁 (37-41)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磁现象”单元教学为例陈佩莹;付鹂娟;姚建欣 (42-46)
基于深度学习的U型模式教学实践——以“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为例夏丹丹;费志明 (47-49)
对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第16题解法的探讨郑金 (50-53)
应用GeoGebra对带电粒子在非均匀磁场中运动问题的分析俞永琪;项姿睿;王曦;桑芝芳 (54-57)
赏析2023年全国高考江苏物理卷第10题王朝辉 (58-61)
2022年全国高考物理乙卷第23题评析李俊成;陈俊 (62-64)
聚焦知识运用 指向能力考查——赏析2023年全国高考理综乙卷第25题沈卫 (65-68)
2023年全国高考重庆物理卷压轴试题分析与教学建议谢晓军;黄全安 (69-72)
例题结构的国际比较对我国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启示——以“机械波”单元教学为例杨玉珠;邓磊 (73-77)
利用茶壶折射成像照片测定水的折射率张怀华 (78-80)
福州第一中学
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与跨学科概念汤晨毅 (2-4)
学习进阶理论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磁通量概念的教学为例张秀梅 (5-10)
近十年中学教师物理教育研究热点分析与启示——基于《物理教学》与《物理教师》载文(2013~2022年)的计量分析官文聪;乔翠兰 (11-15)
TPACK视角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路径优化——以“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为例黄全安;郭洋 (16-20)
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实验观察指导策略葛腾霄;马宇澄 (21-24)
基于纹影法的蒸发可视化实验方案钟良帅;蒋文文;丁万祥 (25-26)
原始物理问题表征视角下的微项目学习实践——以“简单机械”复习为例王伟芳;谈学兵;朱建山 (27-31)
项目化任务驱动 让中考复习课温故而知新——以“暖风机的产品设计”为例赵杰;叶鸣扬 (32-36)
素养导向下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达成——以“声现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姜栋强 (37-40)
素养立意的项目式试题命制——以2023年丽水中考第28题为例沈星华 (41-44)
光滑水平面上的凹槽模型问题探究蒋波 (45-47)
高阶思维下的学科内融合问题的教学探讨——以中考压轴题(融合类电学情境题)为例蒋新 (48-51)
从高考物理试题详析论考试对教学的引导——以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第25题为例吴康泼 (52-56)
对2023年6月浙江省高考选考物理第19题中疑难问题的深入研究俞超;黄晶;施叶军 (57-61)
探寻两道高考压轴题背后的命题逻辑丁佐建 (62-65)
基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可视化建模研究朱呈炜;邓志文 (66-71)
中美各两套物理教材“电磁感应”部分的结构比较与启示韩其成;杨友为;陆建隆 (72-75)
基于综合单元学习的初中科学实践的进阶设计——以“制作电话机”项目设计为例朱红;姜春杰 (76-79)
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F0003)
姜栋强 初中物理融合教学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F0004)
基于标准的高中物理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研究周晓东 (2-6)
高中生运动学图象表征转换认知困难的测试研究黄子珊;许桂清 (7-10)
指向学习目标的高中物理微项目式学习设计——以“带电粒子加速”教学为例朱呈炜;邓志文 (11-16)
基于学习进阶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以“电路和电能”教学为例徐瑞璟 (17-20)
创新实验使课堂教学更具新意——以物理探究式实验为例牛有明 (21-22)
促进深度学习的物理模型教学的策略研究——以“热机”教学为例邱亦斌 (23-26)
在“问题情境生活化”模式教学中促进物理观念“生长”——以“电能的输送”教学为例刘雪荣;刘信生 (27-31)
关于闭合电路中电势升降问题的研究王立斌 (32-35)
指向核心概念的单元整体复习教学——以“电与磁”复习教学为例朱红莉;李鸿 (36-39)
关于试电笔相关认识疑难的探讨王宏;蒋炜波 (40-42)
指向思维进阶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以“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为例江薇 (43-46)
初中物理培优中等效电阻的计算技巧与模型建构王雄杰 (47-5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教学迭新的案例分析陈恒 (54-57)
从一道全国高考海南卷考题谈物理中的两种“平均力”段石峰 (58-61)
利用“减心法”处理加速度关联问题曾祥军;黄致新 (62-65)
理解规律 领悟方法 提升素养——2023年全国高考理综甲卷第25题赏析及拓展汪钰轩;周凤雏;杨瑞华 (66-69)
基于一题多解发展物理思维品质——以2023年浙江6月高考物理第23题为例王小军 (70-74)
敲击金属直管发声音调与其几何尺寸关系的探究管修为;朱星宇;许锦昇;张灵凯;尹亚玲 (75-78)
电磁驱动与阻尼演示仪的制作和创新实验探究牛有明 (79-80)
更正(80-80)
宁波市、象山县何海卫名师工作室(-F0003)
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高中生物理学科能力水平研究杨卓;郭芳侠;于一真 (2-6)
基于三维评估模型的物理课堂提问诊断研究——2021-2023年广东省高校师范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教学录像分析刘涵;许桂清;何杰轩 (7-11)
基于教材对比分析的高中物理归纳推理能力教学建议吴春晓;李维;黄致新;唐世杰 (12-15)
指向关键能力发展的高考复习备考——以电磁感应中“导线框”类问题复习为例李春生;方林;许新胜 (16-21)
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问题与策略探析郑柔纯;麦宜平;李德安 (22-25)
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中的常见问题探讨樊代和;贾欣燕;魏云;刘其军 (26-28)
大、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现状及优化路径——以上海地区为例辛玥;尹亚玲;杜昕雨;陈丽清 (29-34)
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作业情境化设计探究贾晓岚 (35-38)
基于素养目标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研究——以“制作角反射器”为例朱峰磊 (39-41)
运用能量转化方向性规律解决装置“效率”真问题——缘起2023年皖、陕中考物理卷“效率”计算题刘雪荣 (42-46)
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孙龙周;许志 (47-51)
利用“径向运动”规律巧解物理竞赛题郑金 (52-55)
对力敏电阻R-F特性曲线的深入探讨陈显灶 (56-58)
对一道非常规电阻网络竞赛题的多角度分析费新良;沈卫 (59-61)
对物理图象中“面积”实际物理意义的探讨曾莲娟 (62-63)
磁阻尼运动之探“因”求“本”——以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理综压轴题为例颜辉;王素云;饶华东 (64-67)
化“黑箱”为“白箱” 提升学科思维能力——对2023年高考全国理综乙卷第20题的解析与思考王小军 (68-71)
英国高考A-level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研究及其启示陶扬;彭柳婷;杨小莉;邢红军 (72-77)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设计——以“浮力”实验教学为例朱文华 (78-80)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F0003)
科学探究本质之辩证蔡铁权;杨亚芳 (2-6)
学习即研究:物理教学开展主体实践的途径——以“互感和自感”教学为例吴敏;刘霁华 (7-10)
“双减”背景下对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吴晓天 (11-14)
可视化角度深度分析绳牵连物体的运动规律蒋邦勇 (15-19)
基于纸笔与实验操作双维度测试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探讨吴思远;胡振欢;余耿华 (20-23)
基于“液体”教具的实验创新与优化李威 (24-26)
基于思维设计实验 培养迁移创新能力——以“非常规方法测固体密度”教学为例毛鸿鸣 (27-29)
创新作业设计 助力素养提升——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质量、重力是否有关叶鸣扬 (30-34)
探究二力平衡方向相对误差的模型分析张广宏 (35-37)
关于晶体熔化相关问题的探讨与启示蒋炜波 (38-41)
融合传感器技术 实时显示内能变化吴利文 (42-45)
旋转圆盘上连接体的动态问题剖析与拓展程永坤;杨庆 (46-49)
对“电容+金属棒”经典模型的深度解析蒋达东;黄得清 (50-52)
质心动能定理在转动问题中不适用吗姚亮 (53-53)
立足物理基本规律 凸显几何运用能力——2023年高考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光学试题分析刘成于;郜攀 (54-58)
基于2023年全国高考湖南物理卷第15题的多解、评析与拓展谢志刚;向建军;高逸湘 (59-63)
对一道经典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的再探讨游晓明;张大力;戴亮 (64-66)
从显性物理知识到隐性解题素养——2023年全国高考福建物理卷压轴题分析杨学切 (67-69)
基于学生学习过程引导视角的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以力学部分内容为例高月;于一真;郭芳侠 (70-76)
“纸”上得来终觉“妙”——例谈新材料纸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欧旭升;刘作志 (77-80)
浙江省萧山中学(-F0003)
非线性光学研究进展浅谈袁春华 (2-6)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以“探究浓度对电解液电阻的影响”为例范伟杰;桑芝芳 (7-11)
电磁观念的层次划分与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建构策略解学仁;颜国英 (12-15)
“同步卫星”还是“静止卫星”——人教版物理教材改动的解读倪曦;周凤雏;杨瑞华;汪钰轩 (16-18)
2023年江苏省优质课评比创新点赏析——以“光电效应”教学为例徐超 (19-21)
用深度备课引领实验的深度学习——以一个经典电磁感应实验的“颠覆”现象为例丁佐建;陶兆宝 (22-24)
借助DIS实验系统探究问题本质 创造高效课堂——以“探究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因素”为例蔡建国 (25-29)
寻根究底拨迷雾 抽丝剥茧探真相——探究声音传播条件实验的商榷与改进罗宇航 (30-33)
指向初中科学“理解”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实践研究孙华君 (34-38)
结构化思维视域下中考复习阶段的深度备课——以“物理探究题的复习”为例程仁军 (39-42)
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试题研析和命制策略探讨——以2023年部分省市中考物理试题为例陈晨 (43-47)
科学探究核心素养考查的北京探索杨君 (48-52)
运用动量定理巧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余劲松;邓丽芳 (53-55)
刚体在转动参考系与地面参考系之间角速度关系的应用吴晓明;王珍 (56-59)
绳连接体模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张黎;何崇荣 (60-62)
巧用数形结合妙解匀变速运动数学难题——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7题赏析与启示杨勇 (63-66)
情境类型学视角下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分析——以2023年浙江、北京、山东、江苏高考物理试题为例杨科;张静;崔鸿 (67-71)
复合场中旋轮线运动的解法探究与轨迹探秘——以2023年高考江苏物理卷压轴题为例罗金龙;马晟 (72-77)
远距离输电教学中若干问题释疑陈星 (78-79)
江蘇省前黄高級中學(-F0003)
上海市铜川学校(-F0004)
关注课标理念 凸显育人方法——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印象和感悟蒋炜波;赵坚 (2-6)
试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精深化”教学——基于学习心理学的视角孔云 (7-12)
以说题教学促进学生在复习课上的深度学习张传兵 (13-16)
以桁架结构为载体的项目化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王秋霞 (17-20)
基于高效课堂的教材内容的重构——以人教版教材“速度”教学为例李晓;刘健智 (21-25)
借助DIS实验,促进推理思维发展——以“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教学为例俞丽萍 (26-29)
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探索——以“静电屏蔽”教学为例王欢;何彬淇 (30-33)
晶体热各向异性实验的创新毛奇;王勇 (34-37)
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科学项目式单元作业设计——以“水的浮力”教学为例范秀竹;朱钱锋 (38-41)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物理“第一课”教学设计——以“致同学们”为例左晓楠;孔繁涛;余小勇;陈宇轩;乔翠兰 (42-46)
用微元法处理变力做功问题探讨——基于错误诊断的教学设计谭国锋;梁旭 (47-51)
数学计算和物理思维在解题中孰优孰劣——以“辩论场:斜抛风云”为例徐胜青;潘江洪 (52-55)
刚体一般运动问题求解方法的拓展吴晓明;万鹏;王珍 (56-60)
对频闪光源照射下的转动圆盘成像规律的研究程志强;郭彪 (61-64)
立足教材 重视基础 提升思维——2023年高考江苏物理第16题的分析与思考李俊成 (65-67)
利用椭圆伸缩变换 求解高考湖南物理压轴题高建平;苏永利;王小军 (68-72)
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学业质量水平的实验试题评价及教学建议胡晓雄 (73-77)
关注民生时事,开发课程资源——一场冻雨引发的学科教学与育人的思考杜素峰;叶鸣扬 (78-80)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F0003)
物理观念的多维观照及其理论基础蔡铁权;薛真 (2-7)
从“历史”和“情境”的视角实践高中物理高阶思维教学李友兴 (8-12)
基于学习心理学的科学态度培养——以“自由落体运动”数学为例魏鸾仪;陈刚 (13-16)
作业编写新视界:原始物理问题与物理教材作业的融入李俊永;党越 (17-21)
假借软件工具 明晰难题内涵——以2024年1月浙江省物理选考第19题为例梁丞天;蔡施彤 (22-24)
演示实验“意外失败”带来的深度思考蒋邦勇 (25-27)
深度学习视域下以创意教具赋能科学教育——以“安培力定量探究演示仪”为例关菲;彭朝阳 (28-34)
以“问”促“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多功能碰撞实验器的构造和使用”为例李吉;刘艳红 (35-39)
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实践——以“电阻”教学为例李建锋 (40-43)
深度学习视域下可视化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邱亦斌 (44-48)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应抓好选、讲、练、评四个着力点陈林桥;孙厚荣 (49-52)
对一道弹簧连接体问题疑难点的研究与拓展罗金龙;马晟 (53-56)
探究电磁感应中RLC串联的单棒模型运动规律朱德政;罗文涛 (57-61)
不计回路电阻的电容器充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再辨析李力;杨希 (62-63)
动力学综合性问题的特征、评价功能与答题策略分析沈卫 (64-67)
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第六题的三种解法王禹;刘亮;李晓璐 (68-70)
物理学史与物理学家
我国物理诗教方法及思想的回望与前瞻胡扬洋 (71-73)
培养高阶思维的初中科学综合学习——以自行车“旧车焕新”为例朱红;王迪 (74-80)
无锡市第一中学 重视实验教学 关注思维发展(-F0003)
冷分子的产生与应用夏勇 (2-6)
自制几何画板动画开展“多普勒效应”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胡名翔 (7-9)
情景与工具对话 素养与能力养成——利用工具培养真实情境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吴春晓;谢英胜;喻涛;苏航;黄致新;杨振 (10-15)
基于提问引导的深度思考培优方法——以“导体空腔的电势分析”为例李晓璐 (16-19)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策略——以“静摩擦力”教学为例金航涛 (20-23)
重思维、多途径促核心素养的形成——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为例陈炳河 (24-27)
运用联系思想 速解实验问题张燕飞 (28-31)
教学应从被组织到自组织——以“变阻器”教学为例黄彦 (32-34)
“新思维具象图”在初中物理不同课型中的应用分析邵邦武 (35-39)
跨学科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设计杨婉荣 (40-43)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科学思维考查层级框架初建与启示——以北京市新高考(2020—2023年)物理试题为例张健;李春密 (44-49)
不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势极值球面——2020年全国高考山东卷第10题的拓展分析徐治武 (50-52)
关于一道竞赛题的思考——对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12题的讨论罗恒;姚光桥 (53-54)
巧用“功能原理”解决关联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问题廖香林 (55-56)
杆靠墙高考题在实际粗糙面下的多种解法陈长红;冉烜 (57-59)
对2024年全国高考物理甲卷压轴题的赏析及拓展陈伍仔;高建平 (60-63)
多个变量下的极值问题——对2024年全国高考重庆物理卷压轴题的深入分析栾丽;李忠相 (64-67)
图象信息的提取及应用研究——对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第26题的拓展分析鲁建全 (68-70)
对一道光学选择题的分析与思考——以2023年6月浙江省选考物理卷第13题为例肖飞燕 (71-73)
2023年全国高考山东物理卷第11题的教学研究叶枫 (74-76)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学习“内燃机”的物理内涵陈怡豪;黄伟昊;管佩磊 (77-8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名师工作站(初中物理)(-F0003)
物理跨学科主题教学论辩蔡铁权;薛真 (2-6)
从“问题”和“活动”的视角践行高中物理高阶思维教学李友兴 (7-12)
大概念统摄下融合UbD的物理单元教学逆向设计——以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单元教学为例姚华鑫;叶少斌;闫俊卿;杨师杰 (13-18)
大概念统摄下的“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单元教学设计张秀梅 (19-22)
利用智能手机测量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动摩擦因数翁叶芝 (23-25)
“交变电流”自制教具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李馣;孟小兵 (26-30)
基于新课标提倡教育理念的“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姚蕾;张迪;赵振宇 (31-35)
更正(35-35)
绍兴市第一中学(-F0003)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光现象”复习课教学为例张步青 (36-41)
比对图模型在破解学生迷思概念中的应用——以“摩擦力的方向”教学为例程仁军 (42-45)
正向建构、反向验证 发展核心素养马小弟 (46-49)
2024年全国高考物理卷试题命题理念探析与变革启示蒋炜波;赵坚 (50-54)
对一道电磁感应模考题的思考马剑 (55-56)
质心在中学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常见应用及误区剖析吴寿宠;黄旭 (57-61)
对有阻力的平抛运动研究——2024年适应性高考安徽卷第10题分析许龙 (62-63)
2023年全国高考甲卷理综第20题的拓展分析与教学启示刘宏松;田华丽 (64-68)
2023年全国高考湖南卷“球槽模型”临界质量比及微扰周期研究姜付锦;何崇荣;刘颖 (69-72)
对一道天体运动复赛试题的再讨论游晓明 (73-75)
基于情境、问题、方法创编核心素养试题——以“篮球碰撞”高考题创编力学专题习题课为例沙莉 (76-80)
	
基于CER论证模型发展高中生科学论证能力丁丽娟 (2-6)
妙用电场线解决中学物理静电场问题陈先建 (7-8)
物理类教育游戏及其教学应用丁蔚欣;郝美惠;肖文斐;毛景涵;乔翠兰 (9-12)
用牛顿迭代法探讨悬索桥端点张力张玲;张霆;陈舞辉;陈冰 (13-16)
基于任务驱动的光电效应教学优化设计——兼谈光电效应实验的改进傅竹伟 (17-21)
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误差分析黄尚波 (22-24)
基于智能平台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以“电容器与电容”教学为例刘佳;袁杰 (25-28)
基于实验素养提升的误差分析与修正的实验教学探讨——以“利用DIS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教学为例罗振国;王金钗 (29-32)
基于多功能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自制“等离子体演示仪”教学实践为例阮享彬;余茂竹;唐杰 (33-35)
基于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念——以“模拟海市蜃楼”实验为例张华;郭宇婧;张春国 (36-39)
境脉学习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研究黎玉斌;夏波;刘安刚;刘宇 (40-43)
有效失败让物理学习可见——以“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为例贲可敬 (44-47)
中学物理学习活动5EX模型的构建与案例研究颜国英;闫立雯;陈海深 (48-52)
沿斜面纯滚动的圆柱体机械能守恒验证郑茂群;陈力根;郑樱琪;张硕;冯卓宏 (53-55)
圆形亮区大小计算容易犯的一个隐蔽性错误何崇荣;张黎;姜付锦 (56-58)
可视化视角深度分析五电荷系统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分布罗绪凯;李正吉 (59-61)
物理与数学交融 思维和能力并育——以速度极值问题的求解为例饶华东;肖巧玲;颜辉;王素云 (62-64)
立足题根 回归教材 促进思维生长——对2024年全国高考物理新课标卷第24题的思考谢福良 (65-68)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物理第16题的多解、溯源与演变王光宇 (69-72)
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的习题情境比较及启示——以“力学”部分为例蔡雨;马玲;罗小成;陈泽勇 (73-77)
一种以鱼洗为原型的共振现象演示装置梁宇轩;朱长明;敖立鹏;马颖 (78-80)
深圳市熊华名师工作室(-F0003)
	
核心素养导向下基于UbD理念的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圆周运动”的教学设计为例王黎媚;甄俊文;谢丽 (2-5)
基于IDEA-Loop科学思维理论的物理教学探讨——以“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教学设计为例李咏璇;区艺锋;周少娜 (6-9)
科学视觉素养视角下的高考物理图类试题分析何明旺;陈思颖 (10-15)
学业述评视域下基于“学习目标+评价目标”的课时教学设计——以“风能与风力发电”的教学设计为例朱呈炜 (16-21)
基于传感技术和温变原理的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可视化实验改进张习祥;张守秋;刘斌;王祖兵 (22-25)
磁感应强度教学演示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与演示方法刘波;蒋达国;施思齐 (26-29)
高中物理教学赋能科学教育的深度探索黄晓标;黎小鹿;刘骁;吕善强 (30-3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实验的运用与改进赵潇恬;刘振北;陈梦丁 (34-37)
基于核心素养的同课异构教学评析与优化——以“力”的四节现场课为例李建锋 (38-40)
加深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以“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为例吴立东 (41-44)
利用简谐运动过程示意图巧解两道高考题郑金 (45-46)
电磁感应中“单棒+电容器”模型和“双棒”模型的一种深刻联系仝欢 (47-50)
圆盘临界问题的通识性详解高婷;郭力;曾昭庆 (51-53)
在“思”与“辨”中提升物理思维品质——关于磁阻尼运动中考虑恒定阻力问题的深入探讨颜辉;林冰冰;张健敏 (54-57)
再议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电路问题——2024年高考海南卷物理第13题的赏析与拓展程志强;郭彪;任佩璐 (58-61)
从“试题”的“考”反刍对“新教材”的教与学——以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综第21题为例张国栋;孙鹏伟 (62-64)
加拿大教材中“Physics JOURNAL”栏目的赏析和借鉴郝一阳;陆建隆 (65-69)
粒子波动的引领者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纪念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100周年杨丁晨;张文娜;陈绿茵;彭朝阳 (70-73)
巧算天体沿抛物线轨道运动的时间周起;文姣 (74-75)
2024年《物理教学》总目录(76-80)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F0003)
	
相关信息